本网讯 12月22至23日,党委宣传部邀中央电视台记者李哲、李坚、潘威一行来校拍摄关于熊丹桂先进事迹的短片,该片预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温馨2009”播出。
据介绍,摄制该片目的是为宣传熊丹桂同学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及其“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宣传她为父母分忧,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宣传她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奋学习的当代先进大学生精神风貌;宣传她用母爱来呵护8岁的表妹、用老师风范来教育表妹的高尚品德和美好心灵,进而达到教育、引导全校师生员工向熊丹桂学习、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和提高学校美誉度的双丰收。
熊丹桂是2008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22岁,崇阳县铜钟乡在下村人。其舅舅、舅母长期外出打工,表妹汪茜2个月大就没有人照看。熊丹桂父母负起了养育汪茜的责任。但熊家家庭困难,熊丹桂父亲熊兴旺体弱多病,母亲汪素梅遭遇过车祸,留下残疾身体不便,家里全部的经济来源,仅仅是几亩薄田和熊兴旺偶尔打临工赚来的钱过活。熊丹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在去年秋把汪茜带到学校,边学习边打工挣钱养活表妹。由于当时现实比熊丹桂想象的要艰难得多,她多次萌发休学下海打工的念头。
老师得知情况后,决不让一个困难学生辍学,一边帮助熊丹桂解决生活急需,一边向学校反映情况。学校领导指示经管学院和有关部门鼓励熊丹桂努力完成学业,同时帮助她解决勤工俭学岗位,发放困难补助解决生活困难,免除相关费用减轻生活负担,熊丹桂得以继续在校安心学习。
面对“一个贫困大学生,为什么还要带着表妹上大学”的问题,熊丹桂是这样回答的。她说:“现在留守儿童比较多,我父母亲身体不好、家庭困难,还把我表妹接过来,他们没有任何企求,更想不到任何回报,这是一种爱心、一种亲情,一种关爱留守儿童的朴实责任。父母这么难能够这样做,我作为一个大学生难道就不应该承担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吗?我父亲长年体弱多病,如此身体还在为我们子女劳碌奔波,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当代青年,尤其是一个大学生总觉得心中有愧,我用什么孝敬父母呢?我想把表妹带来抚养,力所能及地为两个老人分担一点责任,心里也得到一点安慰。再说,都说我们80后、90后的人不能吃苦耐劳,没有责任感,其实,我们小时候就听父母讲‘吃得苦中苦,便为人上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难道不是我们大学生追求的价值取向吗?考虑来考虑去,我就把表妹带来上学了,我要用勤工俭学来供自己读书,供表妹上学。说实话,在生活陷入困境时,我真有点承担不起,是老师,是学校想方设法关心我、帮助我,我才能安心学习,我衷心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对我的教育、关心和支持,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学校相关负责人指出,熊丹桂事迹的出现是学校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结晶,是开展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成果,是实施成长、成人、成才教育过程的成功展现,是学校开展“一学两树”活动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