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湖科

【咸宁日报】坚定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作者:李旺珍  审稿:  摄影 :  来源:咸宁日报  编辑:田丽   点击数: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振兴乡村文化是高质量建设乡村文化的应有之义,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精神风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对焕发乡村社会文明新气象具有推动作用。而乡村文化自信则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也是对乡土文化价值的根本认同。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定程度上造成乡村文化衰落,农民跟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亦步亦趋,踉跄前行,文化自信日益缺失。因此,振兴乡村文化,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符合广大农民诉求,增强农民文化自信。

提高认识,紧抓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村党组织书记是本村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村“两委”班子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既是领导者、组织者、服务者,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增强农民文化自信首先要增强村干部文化自信。当前大部分村干部对乡村文化建设缺乏正确认识,重经济轻文化思想普遍存在。因此,要转变村干部的思想观念,以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振兴。文化是精神的力量,文化上有了新的风貌乡村振兴就有了精神上的引领,村“两委”班子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艰巨的,要全力以赴,为改善广大农村地区落后的发展面貌,为提振乡村经济,振兴乡村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一是发挥好领导者角色。建立乡村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村支书任组长,制定具体的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二是承担好组织者责任。精准对接农民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农民最喜爱的文化活动,讲解农民最想学的知识,提供农民最需要的服务,让农民积极参与其中。三是履行好服务者职能。针对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针对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社会力量和文化能人参与;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组建志愿服务队宣传文化,营造乡村文化氛围。

推进建设,创造美好乡土“农家生活”

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寄托着乡愁,凝聚着记忆。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坚持充分体现农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以“农家生活”展现乡村文化自信。以振兴乡村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在部署乡村建设的“硬件”上,围绕农民的现实需求,着力破解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即农村道路、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数字乡村、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农房和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居民在农村就能基本过上现代化生活。二是在乡村建设的“软件”上,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健全“硬件”和“软件”,既改善乡村面貌,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又建设文明乡风, 提振农民的“精气神”。推进乡村建设就是要让向往乡村生活的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真正让农民过上和城市市民一样的幸福生活,真正让农民生活市民化,真正让农民“以农为业、以农为家”,以我是农民而自豪,以我生活在农村而自豪,乡村文化自信才能凸显出来。

创新方式,聚焦服务供给“群众点单”

“送文化”下乡活动,是传播先进科学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也是全面实施文化惠民活动的重要举措。通过“送文化”下乡活动,有利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提供并增添了文化魅力和精神给养。“送文化”下乡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忌简单代替农民选择,要改变以往“我送什么,你看什么”形式为“群众点单”方式,即“群众想看什么,我们送什么”。一是“群众点单”让农民“热起来”。通过“群众点单”,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浓厚氛围,避免“上热下冷”的尴尬局面。二是“群众点单”让农民“动起来”。通过“群众点单”,有针对性地提供文化服务,全力营造 “村村读书、村村唱戏、村村跳舞”的文化氛围,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能实用的新局面。三是“群众点单”让农民“比起来”。通过“群众点单”,引导农民参与志愿服务,参加“村晚”、社区运动会、农民丰收节等,从而为文明乡风提供健康养料和良好导向。

探索产业,挖掘资源打造“文化名片”

乡村文化千姿百态,孕育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开发好、利用好、发展好乡村文化产业,既是振兴乡村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乡村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途经,更是乡村文化自信的表现和延申。产业化是乡村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推动乡村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就要利用好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因此,需要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将优秀的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生活、时代审美相结合。一是通过编撰史志,还原历史面貌,唤醒文化记忆,使历史人物鲜活起来,让游客们近距离了解历史,感受文化,将文化品牌创造起来。二是深挖红色资源,弘扬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以红色文化凝聚人气,让村庄更有内涵、更有魅力、更有底蕴,使红色文化传承下来。三是因地制宜利用好山水资源、特色民俗文化等,形成集乡村生产生活、节日民俗、休闲养生、田野风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链条,将文旅基地打造起来。四是引导农民充分参与,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将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农村文化生活领域,则表现为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与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乡村文化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因此,促进城乡文化互动融合是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培育乡村文化自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作者单位:koko体育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

《咸宁日报》(2023年3月6日第5版决策参考)

原文链接:http://szb.xnnews.com.cn/xnrb/html/2023-03/06/content_650732.htm


版权所有:koko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
邮编:437100  24小时值班电话:0715-8270912  招生电话:0715-8338003
传真:0715-8260538  网站设计:信息中心 鄂ICP备